B/R(Bleacher Report)史上百大傳奇:眾馬刺傳奇名將(按位置)

by Adam Fromal

原文:控球後衛篇得分後衛篇小前鋒篇大前鋒篇中鋒篇百大傳奇篇 (已有Josh83作者翻譯了前十名:Bleacher Report評比NBA傳奇球星Top 100 No.1~10)

譯注:B/R(Bleacher Report)的作者 Adam Fromal 前陣子推出「史上百大傳奇(NBA Legends 100)」專題,每週按照場上五個位置分門別類排序前 25 強,然後再統一頒佈最佳百大球星,來看看馬刺有哪些傳奇球星躋身此排行榜呢?

然而在列出馬刺眾傳奇之前,先來看看作者 Fromal 的排名數據依據,如此一來更能深入瞭解這份榜單排名的理由何在。

節錄翻譯 Fromal 的排名依據前言:

我們不僅僅討論他們的生涯巔峰,也不是只討論誰打得最長久;相反地,我們相當大程度是透過數據去看看他們整個生涯的強度,然而這些指標及進階數據並不意味著他們的球賽內容都可以拋之腦後。

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文章中很倚重些既定的進階數據,如 Win Share、PER(Player Efficiency Rating)、真實命中率(True shooting percentage, TS%)等,我也發展出一個新的定義指標,可以拿來比較這些不同時代的球員。

這些指標可以用來顯示每種球員,而這些球員常被提及於各種討論,看來現在是最佳時機來好好認識他們了。

其實不用需要了解這些精密的計算定義,但如果花點時間去了解這些原則與用途,這會讓你更能掌握這份名單排序的理由。

在傳統數據中,我們都藉由球員生涯的例行賽數據評斷其優劣,但現在這些新指標,我們會去注目他們的季後賽表現,去評價他對於自己的球隊以至於整個聯盟的價值。

Playoff Performance (PP):季後賽表現

透過季後賽數據的加成,此數據簡單的顯示出一個球員在季後賽的表現強度,並兼顧其質量。得在季後賽持續維持頂尖,才能在此數據擁有好的績效。

Advancement Share (AS):季後賽貢獻

這顯示出球員可以在季後賽走得多遠,走得多遠則權重也越高,拿冠軍可能是250分,奪冠失敗是100分、分區冠軍戰是50分,但不是每個球員都能把這分數全部拿下。

要體認有些球員的貢獻是比其他人多的,這進階數據會去依照球員在場上的時間去分配分數權重,同樣是拿下冠軍,場均20分鐘的球員所獲得的分數就不會比場均35分鐘的球員來得高。

因此這數據顯示出:在季後賽的成功以及其相對重要性。

Career Contributions (CC):生涯貢獻

Win Shares 這數據代表著一個球員可以提供球隊多少勝利,所以藉由球隊勝場再去看 Win Shares 可以估算一位球員的價值。再與球隊該年的表現相乘(基於TeamRtng+,由DRtng+與ORtng+的綜合表現得出),可以算出球員的價值以及他對於球隊的貢獻。

CC 會去加總球員其生涯每年的分數,顯示出他整個 NBA 生涯的價值。

Career Contributions per Season (CC/Season):平均每季貢獻

此即把球員的 CC (生涯貢獻)平均一下,非常簡單。

Literal MVPs (LMVPs):LMVP指數

MVP 從字面上來說就是「最有價值球員」,所以通常是頒給最強的那幾支球隊中的最佳球員,並根據這些候選人的表現以及其他因素來票選。因此這字面上的 MVP(Literal MVP),或稱 LMVP,就是給予那些該季最高 CC 的球員。

LMVP可以是聯盟最佳球隊的球員,但也可以是墊底球隊中唯一能夠力挽狂瀾、獨撐大廈的球員。不若 CC 的計算,在這邊球隊強弱並非重點。

Literal MVP Shares (LMVP Shares):LMVP貢獻指數

相較於 LMVP 只有一位,我們認為那些 MVP 入圍者都該獲得讚揚。那些球隊 Win Share 領先者都能夠藉著 CC 排序,然後獲得 LMVP  Shares 的分數。

LMVP 可以拿到全部的 LMVP Share,第二名可以拿到 0.5 LMVP Shares,第三名拿到 0.33 LMVP Shares,以此類推。

Ultimate Season:最佳顛峰球季

這呈現了一個球員的顛峰,這並非任意挑一個最佳球季,我們仔細評估球員生涯每場數據,並把生涯最佳的每次單項成績都揉合擺在一起。

因此這邊的場均得分可能是他的菜鳥年,場均籃板則可能是生涯第五年的成績。唯一的條件就是該季得打至少 30 場,以避免小樣本數的誤差。

 

看完 Fromal 說明完數據定義後,我們來看看馬刺有哪些人入圍此榜單?

史上最佳 25 強控球後衛:

控球後衛 No. 12 Tony Parker (All-Time #60)

2001-至今
聖安東尼奧馬刺
生涯場均:17 分、2.9 籃板、5.9 助攻、0.9 抄截、0.1 阻攻
最佳顛峰球季:22 分、3.7 籃板、7.7 助攻、1.2 抄截
生涯進階數據:18.9 PER、55% TS%、109 ORtg、105 DRtg、99.2 WS、0.148 WS/48、0.379 MVP Shares
指標數據:2481.36 PP、837.42 AS、191.5 CC、14.7 CC/Season、0 LMVP、0.079 LMVP Shares。

Tony Parker 進入 NBA 以來都一直在 Gregg Popovich 的馬刺系統裡,這對他而言有好有壞。好處是讓他及球隊能夠在例行賽與季後賽都表現優異,但壞處是壓抑住 Parker 交出更優異的個人成績數據。如果 Parker 為其他球隊打球,他可能更自私,數據也更好看,但可能也沒法贏得四枚戒指。

這位法蘭西地板指揮官的季後賽數據是無可否認的傑出,他的 2481.36 Playoff Performace 排名史上控衛的第四名,他的 837.42 Advancement Sahres 則是史上控衛的第八名。

這份履歷無可挑剔,尤其他例行賽數據也很不錯,雖然他還沒開發出真正有效的外圍火力(意指生涯三分球還不夠好),但他總能有效率的得分。他的銳利切入讓他成為一個不錯的傳球者,也讓他目前的 NBA 生涯擁有 0.147 WS/48。

更神奇的是,他兩度是馬刺的 WS 榜首(11-12 的 7.1 以及 12-13 的 9.3),神奇之處並非他沒有天分能力獲得此項成就,而是因為他日益傳奇的生涯可是都與 Tim Duncan 一起度過的。

Parker 在其他地方會有更耀眼的個人成就嗎?或許吧...

然而,我們猜測他並不後悔。

 

史上最佳 25 強得分後衛:

得分後衛 榮譽提名 Steve Smith

從老鷹之後,Steve Smith 打過許多球隊,邁阿密熱火、波特蘭拓荒者、聖安東尼奧馬刺、紐澳爾良黃蜂、夏洛特山貓,但是在亞特蘭大他才入選過他生涯唯一一次的全明星賽。

而 Smith 有個長青的生涯,他生涯打過 942 場比賽,並於 2003 年奪下冠軍後退休(感謝馬刺)。

入選過一次明星賽,生涯 14.3 分、3.2 籃板、3.1 助攻也有點乏善可陳,生涯 16.1 PER 也不值得大書特書,而且從沒有入選過 NBA 年度球隊或防守球隊。

 

得分後衛 No. 23 Alvin Robertson

1984-96
聖安東尼奧馬刺、密爾瓦基公鹿、底特律活塞、多倫多暴龍
生涯場均:14 分、5.2 籃板、5 助攻、2.7 抄截、0.4 阻攻
最佳顛峰球季:19.6 分、6.9 籃板、6.8 助攻、3.7 抄截、0.8 阻攻
生涯進階數據:17 PER、52.7% TS%、106 ORtg、106 DRtg、52.1 WS、0.101 WS/48、0.004 MVP Shares
指標數據:226.85 PP、0 AS、150.16 CC、15.02 CC/Season、0 LMVP、0.157 LMVP Shares。

儘管只有 6 呎 3 吋高,Alvin Robertson 在他短短的 NBA 生涯中,卻在二號位置打出優異的成績,而在球隊需要時他甚至也能移防小前鋒。但卻因為背傷讓他錯失兩個球季(93-94 與 94-95),在多倫多暴龍不算成功的復出之後,他最後決定退休。但在他傷前的九個球季,Robertson 絕對是個精通各種防守技藝的全能球員。

儘管體型不高大,但他生涯平均籃板達 5.2 顆,在他轉到公鹿的第一個球季(89-90)甚至來到 6.9 籃板。環顧他整個 NBA 生涯,籃板率更是來到 9.4%,在我們的排名之中,他是 50 位得分後衛中的第三名呢!

Robertson 也藉著場上優異的視野來彌補他並非身為頂尖得分手的缺憾,他職業生涯是個優秀的助攻好手,生涯 23.1% 助攻率名列得分後衛第 14 名。

還有,他最知名的防守能力。 儘管生涯不長,但 Robertson 的抄截是 NBA 史上第九名,入選六次 NBA 年度防守球隊,並在 1986 年當選年度最佳防守球員,史上只有四位得分後衛辦到過。

而說起抄截,他的生涯平均抄截更高居史上第一,無人可及。

ps. 他也是 Tim Duncan 之前,馬刺隊史最優秀的 21 號球員。

 

(Chris Birck/Getty Images)

得分後衛 No. 13 Manu Ginobili (All-Time #75)

2002-至今
聖安東尼奧馬刺
生涯場均:14.4 分、3.8 籃板、4 助攻、1.4 抄截、0.3 阻攻
最佳顛峰球季:19.5 分、4.8 籃板、4.9 助攻、1.8 抄截、0.4 阻攻
生涯進階數據:21.2 PER、58.7% TS%、113 ORtg、101 DRtg、96.8 WS、0.203 WS/48、0.026 MVP Shares
指標數據:2196 PP、695.92 AS、187.94 CC、15.66 CC/Season、0 LMVP、0.096 LMVP Shares。

有多少史上頂尖球員在他們生涯巔峰時期,主要都是由板凳出發呢?

Manu Ginobili 在他於聖安東尼奧馬刺的生涯早期,只有兩季擔任全職先發角色,然後他在 2010-11 球季重返先發,旋即獲得他生涯第二度的全明星資格。但除此之外,他主要都是彈性的擔任先發,嚴格來說是第六人定位。長期來講並不是壞事,雖然這使得 Manu 沒能獲得更該屬於他的掌聲與認可。

如前所述,Ginobili 是史上僅有兩位真實命中率(TS%)高於 58% 的球員(Manu 是 58.9%),而他的生涯助攻率也排名史上 23(生涯助攻率 24.8%,只計得分後衛則是名列第八)。他打球總是驚人高效並且狡詰聰明,他那讓人眼花撩亂的兩腳間妙傳、讓人瞠目結舌的優異視野、以及無人可以阻擋的歐洲步。

但 Ginobili 的生涯卻也是個犧牲。如果他當時沒有留在海外多拿些獎項及榮譽的話,而是提早進入聯盟,應當可以擁有個更長久也更優異的生涯的。

如果他離開馬刺,他應該可以在任一球季成為 NBA 最頂尖的得分後衛之一,但相反地,他忠誠的留下並保持一貫穩定的傑出(但不到頂尖),輕鬆融入 Gregg Popovich 的系統,贏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位阿根廷得分後衛的 PP 達到 2196,在我們的榜單中名列得分後衛前四;他的 AS 659.92 也是讓人印象深刻,排名第六,隨著 2014-15 的季後賽到來,看來會更加提昇。

擁有四座冠軍的他,看來目前這方式最適合他不過了。

 

(Dick Raphael/Getty Images)

得分後衛 No. 6 George Gervin (All-Time #39)

1976-86
維吉尼亞紳士(ABA)、聖安東尼奧馬刺(ABA/NBA)、芝加哥公牛
生涯場均:26.2 分、4.6 籃板、2.8 助攻、1.2 抄截、0.8 阻攻
最佳顛峰球季:33.1 分、5.5 籃板、3.7 助攻、1.7 抄截、1.3 阻攻
生涯進階數據:21.7 PER、57.2% TS%、112 ORtg、108 DRtg、88.1 WS、0.159 WS/48、0.911 MVP Shares
指標數據:1085.01 PP、121.6 AS、199.49 CC、19.95 CC/Season、0 LMVP、0.703 LMVP Shares。

在聖安東尼奧馬刺於 76-77 球季加入 NBA 前,George Gervin 與他傳奇的 finger-roll 早已響譽籃壇,雖然這邊只列出他於 NBA-ABA 合併後的成績,不過他在較小聯盟的 ABA 中也拿過兩次 ABA 年度球隊;那些神奇的 ABA 時代中,Gervin 也打出讓人印象深刻的傳奇。

打從加入 NBA 的第一天起,他就展現出傑出得分能力,他前六個球季就拿下四次得分王。直到他生涯最後一年前(那時他策略性地轉隊到芝加哥公牛,那裡有新人王 Michael Jordan),Gervin 場均得分從沒低於 20 分過。

雖然他得分實力是如此恐怖,但還是有球技上的侷限,他防守並不夠好,傳球也不夠頂尖,77-78 球季的場均 3.7 助攻已經是他生涯最佳的時刻。

Gervin 的得分非常有價值,即便只單看他在 NBA 的生涯,還是強大到讓他的排名往上提升幾名。但他季後賽的成就卻是有限,他球賽並不夠成熟,NBA 生涯也只打了不過 791 場比賽,讓他的排名就只能到這麼高而已。

 

史上最佳 25 強小前鋒:

小前鋒 No. 18 Cliff Hagan (All-Time #79)

1956-66
聖路易老鷹、達拉斯叢林(ABA,馬刺前身)
生涯場均:18.0 分、6.9 籃板、3.0 抄截
生涯顛峰球季:24.8 分、10.9 籃板、4.9 助攻
生涯進階數據:19.5 PER、50.7% TS%、75.1 WS、0.166 WS/48、0.043 MVP Shares
指標數據:1448.1 PP、566.46 AS、180.35 CC、18.03 CC/Season、0 LMVPs、0.167 LMVP Shares。

即便與例行賽的 19.5 PER 及 0.166 WS/48 相比,Cliff Hagan 到季後賽的壓力時刻反而還能再打出更猛獸級的表現。

他在聖路易老鷹時的九次季後賽中,Hagan 場均 20.4 分、8.3 籃板、3.4 助攻,並有 20.8 PER,他的 WS/48 躍升至 0.172,比例行賽的穩定數據還要更為驚人。

但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數據表現而已。

的確,Hagan 的季後賽表現 PP 高達 1448.1,在所有 47 位小前鋒列名第十;雖然他只有一枚冠軍戒指(1958 年在老鷹時獲得),但他的 AS 更是讓他排名往前推的主要原因。

Hagan 在連五年季後賽場次統計中名列第一,三次在總冠軍戰敗給波士頓賽爾蒂克,雖然他總是無法協助老鷹突破這道難關,但他也多次協助老鷹打出高峰,他與 Bob Pettit 的前場搭檔組合,讓對手無法阻擋

此外,他也是因為 ABA 成立而影響到自己數據的小前鋒之一,Hagan 生涯最後三年跳槽到 ABA,雖然彼時他已經開始走下坡了,但這樣也讓他少了機會去累積生涯成績,那想必會讓他的排名更往上提升。

ps. Hagan 在叢林(馬刺前身)主要是擔任「教練」,然而他在前幾季是教練兼球員。

 

史上最佳 25 強大前鋒:

大前鋒 No. 25 Terry Cummings

1982-2000
聖地牙哥快艇、密爾瓦基公鹿、聖安東尼奧馬刺、西雅圖超音速、費城七六人、紐約尼克、金州勇士
生涯場均:16.4 分、7.3 籃板、1.9 助攻、1.1 抄截、0.5 阻攻
最佳顛峰球季:23.7 分、10.6 籃板、2.9 助攻、1.8 抄截、1.0 阻攻
生涯進階數據:18.3 PER、52% TS%、108 ORtg、105 DRtg、91.1 WS、0.129 WS/48、0.203 MVP Shares
指標數據:1254 PP、46.34 AS、225.74 CC、12.54 CC/Season、1 LMVP、1.11 LMVP Shares。

雖然 Terry Cummings 職業生涯中大多數的表現都讓人印象深刻,但他之後的賽季從沒有優於他 82-83 球季在聖地牙哥快艇的菜鳥年。這位帝波大學出品的好手,生涯首年場均 23.7 分、10.6 籃板、2.5 助攻、1.8 抄截。

這足夠讓他先添上 8.7 win shares,在快艇只有 25 勝的慘況下,他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也是球隊唯一的恆星;也讓 Cummings 在這年就取得 31.96 的 Career Contributions(CC),也讓他拿下 82-83 球季的 LMVP,他驚險擊敗印第安那溜馬的 Clark Kellogg 及密爾瓦基公鹿的 Sidney Moncrief 拿下這非官方的獎項。

不過 Cummings 的生涯前半仍然打得極有價值,但他的職業生涯卻在 1992 年的夏天發生了轉捩點,他因為鬥牛比賽而使得他的膝蓋遭遇嚴重傷勢,不但削弱他的爆發力,也讓他下個球季缺席了前 74 場比賽。

他不再是當初的 Cummings 了,他生涯最後七年都只能打替補前鋒,狠狠的拉低他的生涯數據。但別忘了,Cummings 生涯前十年的場均可是 21.3 分、8.7 籃板,更有 19.6 PER 的水準呢!

ps. Cummings 在顛峰期的 89-90 球季加盟馬刺(馬刺拿 Alvin Robertson 交易),前一個球季他還在公鹿入選明星賽(場均 22.9 分、8.1 籃板)。加入馬刺後與菜鳥中鋒 David Robinson 合組「軍官與紳士」的超級禁區拍檔,第一年也有 22.4 分、8.4 籃板的表現。不過在 92 年的重傷後,Cummings 在馬刺的平均得分再也沒超過 7.3 分,1996 年就離開了馬刺。

 

大前鋒 No. 10 Dennis Rodman (All-Time #54)

1986-2000
底特律活塞、聖安東尼奧馬刺、芝加哥公牛、洛杉磯湖人、達拉斯小牛
生涯場均:7.3 分、13.1 籃板、1.8 助攻、0.7 抄截、0.6 阻攻
最佳顛峰球季:11.6 分、18.7 籃板、3.1 助攻、0.9 抄截、0.9 阻攻
生涯進階數據:14.6 PER、54.6% TS%、114 ORtg、100 DRtg、89.8 WS、0.150 WS/48、0.040 MVP Shares
指標數據:1210.04 PP、935.28 AS、180.27 CC、12.88 CC/Season、0 LMVP、0.143 LMVP Shares。

感謝最近關於北韓的新聞以及他那讓人難以忘懷的各種髮型,如今 Dennis Rodman 的形象就是屌而郎噹。但是別忘了他當年是多麼熱情、充滿鬥志的競爭者,看看當年 Cameron Stauth 如何描述這位底特律的壞孩子:

「Rodman 那隊要輸了,而 Rodman 一向痛恨輸球,即便只是場練習,只不過是對戰芝加哥公牛前的熱身練球。但這位第二隊的殺手常在練習時狠擊先發球員,而且他們本來有機會在混戰中取勝的,但是太緊張了,或許是上次敗給公牛所導致的,讓活塞之後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打得太緊繃了,傳球出界就是他們拼太過頭的徵象。所以當 Rodman 所屬的第二隊看來即將輸球之際,Rodman 輕輕地丟下球,然後猛然「啪」一聲的巨響,只見他盡其所能的大力將皮球踢出,一條越來越高的拋物線,從第一排、再到第二排,然後直達球場的頂層。

『該死的,Dennis!』教練 Jack McCloskey 在場邊大吼:『我們不需要這些狗屁,給我停止!』McCloskey 把 Rodman 叫到場邊念了他幾句,講的東西是關於成熟,然而 McCloskey 非常喜愛 Rodman 的鬥志,這是 McCloskey 不斷要求的,不過 Rodman 得知道該專注於何處。」

當 Rodman 專注時,他是個不可思議的競爭者。當他幾乎完全貢獻出他的精力與能力去打完整場比賽後,他還會去做個重訓。

這讓他成為史上最優秀的防守球員之一,八度防守球隊、兩度奪下年度最佳防守球員,還有讓人瞠目結舌的生涯 23.4% 籃板率,在這些被分析的大前鋒中,只有 Rodman 與 Kevin Love 的籃板率破 20,而 Rodman 還遙遙領先 Love。

也是靠著這些,才讓生涯場均 7.3 分、生涯最高 11.6 分(還是出現在第二年)的 Rodman 躋身史上最佳十位大前鋒之列。

Rodman 的生涯可以分成兩塊,前半段與那支奉行「Jordan Rules」的活塞奪得冠軍,並成為一個優異鋒線防守者;後半段則是以離經叛道的籃板手及全能防守者的形象,協助公牛拿下金盃。這轉變起始於他待在聖安東尼奧馬刺的日子,然而不論前半或後半段,他都是絕佳好手。

 

(David Liam Kyle/Getty Images)

大前鋒 No. 1 Tim Duncan (All-Time #5)

1997-至今
聖安東尼奧馬刺
生涯場均:19.6 分、11.0 籃板、3.1 助攻、0.7 抄截、2.2 阻攻
最佳顛峰球季:25.5 分、12.9 籃板、3.9 助攻、0.9 抄截、2.9 阻攻
生涯進階數據:24.5 PER、55.1% TS%、109 ORtg、96 DRtg、198.7 WS、0.210 WS/48、4.278 MVP Shares
指標數據:4429.62 PP、1197.53 AS、392.99 CC、23.12 CC/Season、1 LMVP、2.17 LMVP Shares。

如果真的有任何人質疑過 Tim Duncan 是否為史上最佳大前鋒,那麼基本上在聖安東尼奧馬刺拿下 2014 年冠軍後,這些質疑已不復見。2014 年的冠軍是 Duncan 生涯的第五個冠軍,而且很可惜的他初入聯盟的最佳伙伴 David Robinson 只有相伴他前兩個冠軍之旅。

我得老實的說,我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描述 Duncan 這無比絕倫的傑出,而這可能已經是我對於他最大的讚美了。

我們討論的是他在得分及籃板所展現出來的卓越數據,而且他現在還神奇地持續保持!也可以簡單的討論他的傳球,讓他可以穩定的成為馬刺進攻樞紐;以及他的防守能力,偉大的籃下守護者鎮守著馬刺禁區,年復一年。

然而,Duncan 這麼詭異的穩定一致,就是他可以成為史上最佳傳奇之一的主要原因。如果你隨便打亂他每年球季的數據順序,那真的很難去分辨,到底哪一年是他的菜鳥年,而哪一年的數據是他的遲暮成績。

他橫空出世就是個超級無敵新人,然而之後也沒有再退步過。馬刺教練 Gregg Popovich 在最後這幾個賽季限制他的上場時間,但他高效率的演出彌補了少上那幾分鐘的數據產出。

在全部被列名統計的 53 位大前鋒中,Duncan 在季後賽表現(PP)排名第一,在 AS 只落後 Tom Heinsohn,他在生涯貢獻(CC)排名前五、平均生涯貢獻(CC per season)列名前十。雖然他生涯擁有許多優秀隊友,但他的 LMVP 仍高達 2.17。

大前鋒中只有 Bob Pettit 的生涯 PER 高於 Duncan,也只有 Dennis Rodman 及 Kevin Love 的籃板率高過 Duncan,大基本的助攻率也是大前鋒中排名第六。而他的長青與穩定傑出,只有 Karl Malone 的生涯 WS 超過 Duncan,在 WS/48 則名列第三,僅次於 Pettit 與 Charles Barkley。

沒有哪個大前鋒入選年度球隊比 Duncan 還多了,也沒有人入選年度防守球隊次數超過 Duncan,兩奪年度 MVP 的 Duncan 也是所有大前鋒之首。

甚至可以這樣說,在四號位根本沒有人的履歷可與其匹敵。老實講,他們連 Duncan 車尾燈都看不到。

 

史上最佳 25 強中鋒:

中鋒 No. 11 Artis Gilmore (All-Time #53)

1971-88
肯塔基上校(ABA)、芝加哥公牛、聖安東尼奧馬刺、波士頓賽爾蒂克
生涯場均:17.1 分、10.1 籃板、2.0 助攻、0.5 抄截、1.9 阻攻
最佳顛峰球季:23.7 分、13.1 籃板、3.3 助攻、0.6 抄截、2.7 阻攻
生涯進階數據:20.2 PER、64.3% TS%、117 ORtg、104 DRtg、107.4 WS、0.174 WS/48、0.066 MVP Shares
指標數據:459.9 PP、40.58 AS、276.96 CC、23.08 CC/Season、1 LMVP、2.78 LMVP Shares。

如果 Artis Gilmore 在 ABA 的表現可以算入這份榜單,他排名會更加前面的,來快速回顧一下在 1976 年兩聯盟合併前他有多威:

  • 在肯塔基上校的五年,場均 22.3 分、17.1 籃板、3.0 助攻、0.7 抄截、3.4 阻攻。
  • 在 ABA 奪下四次籃板王、兩次命中率王。
  • WS 及 WS/48 分別兩度領先聯盟。
  • 兩度打入 ABA 總冠軍戰,並奪得一次冠軍。

不過即便他履歷有部分沒被採用(畢竟是在排名 NBA 球員),他仍然能在這史上最佳中鋒排名佔據一席之地。他仍然有非常傑出的統計數字,之於自己的球隊非常重要( 1978-79 贏得 LMVP,生涯平均 CC 高達 23.08),也保有不少紀錄。

雖然他 7 呎 2 吋但也有優秀手感,這位左撇子中鋒生涯命中率高達 59.9%,Tyson Chandler 的 58.4% 是現在史上第二佳的命中率;而看看真實命中率(TS%),Gilmore 也在史上領先群倫,並拉開第二名不小差距,他高效的命中率也讓他在此項目成為史上第一。

Gilmore 相對較短的生涯以及在季後賽的不得志,讓他排名往下滑,但一旦他站在場上,沒人敢小覷他,他實在是太高大、也太靈巧了,還有他蓋火鍋給人那種純然恐懼的震懾力,以及半場系統戰中無所不在的戰力,然而卻與他的冷靜與風度形成強烈對比。

 

(Sam Forencich/Getty Images)

中鋒 No. 5 David Robinson (All-Time #13)

1989-2003
聖安東尼奧馬刺
生涯場均:21.1 分、10.6 籃板、2.5 助攻、1.4 抄截、3.0 阻攻
最佳顛峰球季:29.8 分、13.0 籃板、4.8 助攻、2.3 抄截、4.5 阻攻
生涯進階數據:26.2 PER、58.3% TS%、116 ORtg、96 DRtg、178.7 WS、0.250 WS/48、3.123 MVP Shares
指標數據:2061.48 PP、363.13 AS、369.98 CC、26.43 CC/Season、1 LMVP、3.22 LMVP Shares。

感激不盡,Tim Duncan。

因為擁有一個生涯更威的超級巨星隊友,使得 David Robinson 總是被低估。也不僅是因為在 Duncan 來到前 Robinson 總是沒能拿到冠軍,我更喜歡稱做此為「Duncan 定理」。

這定理是:當球隊超級明星已經慢慢老化之際,一位超級球員的加盟,反而讓球迷不會去感激前任的貢獻。因為即便當超級明星退休,也不見球隊有任何衰敗與重建時刻,新來的超級球員已然完成接棒,而沒有看到球隊發生戰績下滑(有時甚至是兩三季的下滑),反而讓人們不會抱持著充分的感恩心態去懷念那位離去的超級巨星。

所以再一次的,感激不盡,Tim Duncan。

那些宣稱 Robinson 沒有前場好手協助就沒法拿下冠軍的說詞,的確毫無疑問,但是也有點不公平。 看看 94-95 球季,當 Robinson 的聖安東尼奧馬刺晉級西區冠軍戰時,這位中鋒的最佳隊友(以 WS 排序)是 Sean Elliott、Avery Johnson、Vinny Del Negro。在 92-93 球季,他則是得撐起球隊,帶著 32 歲的 Dale Ellis、年輕的 Elliott、31 歲的 Antoine Carr 征戰季後賽。

這麼多年來他早已習慣,尤其他身處一個充滿超級強隊以及超級雙人組合的年代。他沒有他的羅賓隨侍身邊,直到 Duncan 到來,並且也開始那不變的爭議:他們兩人中誰才是蝙蝠俠?

Robinson 的職業生涯到底多有價值?尤其因為他的海軍役期,使得他的生涯太過遺憾的過於短暫。而儘管他打到 37 歲才退休,但 Robinson 在生涯尾聲還是打得極有效率,他生涯平均貢獻(CC per season)高達 26.43 呢!

如果你熟悉這數據,此時你應該感到震驚,在 NBA/ABA 合併後,沒有任何一位中鋒此數據可以與 Robinson 相提並論,尤其他還是為一支強隊效力,這更顯難得可貴。

 

更多馬刺訊息:馬刺禁區模範生 FB粉絲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