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anu & Tiago  

隨著 Andre Kirilenko 以 310 萬加盟籃網後,馬刺的季外補強應該告一段落,雖然還預期可能會有些小型交易來把後場陣容給做個整理,不過就目前的陣容以及季外的補強,馬刺還是做了些小幅度的微調。

「東西沒破,就不用去修它。」

這應當是馬刺本季外的整軍方針。的確,連續幾年都被人稱做老邁的馬刺,從 2010 年來就一直被許多球評看衰、認為該進行重建,但仍以三巨頭為核心,靠著配角球員的小修小補、年輕球員的成長茁壯,很順利的仍挺立在聯盟一級強隊。2012 年距離總冠軍戰只差一步、2013 年距離總冠軍只差一場,雖然勝負有時候是運氣,成敗有時候是差臨門一腳,在這個軍備競賽紛起的年頭,或許不進則退,也可能不大破大立就是慢慢凋零... 但如同教練 Pop 所說,許多球隊都以為換了個主力球員、或換個教練,整個球隊就會改變,但許多時候只要圍繞著正確的核心球員,培養出正確的團隊,藉由角色球員的正確更替補強,才能夠真的打造出支強盛之師。這應該也是這幾年馬刺的建軍哲學,不讓你感到驚奇,甚至有點惋嘆,但嘆來嘆去,她還是屹立不搖。

在陣容輪替上,我想可以比較特別點,不要單獨看五個位置,來看所需要負擔的工作職掌。馬刺的戰術很大程度從高位檔拆(TP)發起,輔以延伸的三分攻擊能力(外圍一干射手)、檔拆後的高位中距離(TD)、檔拆後的順下空切(Splitter);然後除此之外的進攻模式有 Duncan 的低位、Parker/Manu 的切入,這是馬刺比較常見的進攻戰術。

我個人認為進攻上比較缺乏的是擁有自行得分能力的球員、中距離這區塊的得分手

因此先來看看馬刺的陣容,以及他們的職掌與顯著的優缺點(有點粗略):

(本來做了一張表,但顯示怪怪的,只好用簡單文字敘述了)

先發陣容(位置)/球員/優/缺點:

控球:Tony Parker     組織、檔拆、切入、中投 /
分衛:Danny Green    三分、防守 / 組織、持球能力
小前:Kawhi Leonard 三分、部份自行得分能力、防守 / 
大前:Tim Duncan     檔拆後中投、低位、籃板、防守 / 補防速度、體力(低位使用時間)
中鋒:Tiago Spitter    檔拆後空切、防守 / 低位進攻、籃板

板凳陣容(位置)/球員/優/缺點:

控球:

Corey Joseph  防守、組織 / 切入、中投
Nando De Colo  組織、切入、傳球皆兩光、防守差
Patty Mills      三分 / 組織、切入、防守

鋒衛:

Manu Ginobili 組織、檔拆、切入 / 防守、中投
Gary Neal      三分 / 組織、切入、防守

禁區:

Matt Bonner   三分 / 籃板、防守、低位進攻
Boris Diaw     組織、防守 / 籃板
DeJuan Balir   籃板 / 防守、低位進攻、中投
Aaron Baynes 防守 / 低位進攻

擁有組織、擋拆、切入能力的球員缺乏,中距離攻擊手只有 Parker 可以擔任,除了 Duncan 外沒有低位進攻手,籃板能力缺乏。

控球:

在控球這個位置,馬刺擁有 Parker 與 Manu 來負責組織及發動檔拆,Parker 與 Joseph 可以扛下防守。可以常見到 CoJo 上場頂 Parker 位置時,還是由 Manu 來負責控球,但由 CoJo 來防守對方的控衛。不過 Manu 的組織能力已經不行,他只是擁有優秀組織能力的二號球員,隨著老化,他的切投威力出不來,則組織能力會大打折扣,因此在控衛上,馬刺仍然缺乏一個 Parker 的真正替補,要可以 1. 打檔拆、 2. 有三分。(有防守都是加分) 可以直接取代 Manu 成為馬刺的真正替補控球後衛。

Tony Parker  

鋒衛:

在外圍鋒衛的位置,要求就是一定要有三分,再來就是最好能夠有 組織/切入/中投(或說傳切投三脅) 的能力(要求好像太多:p)。馬刺目前能夠擁有以上綜合三項能力的球員只有 Parker 加上已經衰退的 Manu。在小前鋒的位置上,沒有意外就是 Leonard 將每場扛起 35 分鐘的時間,馬刺會希望 Leonard 能夠發展出「自主得分」的能力,在切入及低位都要有所發展,而更可以希望鋒衛上球員的補強,建議能夠擁有 1. 切入、2. 中投 的能力。可以擔任 Leonard 替補,考量到 Leonard 拉去打四號的時間會很多,這個鋒衛球員身材要能撐起三號位置的強度。

禁區:

目前馬刺的禁區球員攻擊模式,就是 TD 可以配合檔拆後中投(甚至 Bonner 拉出三分線外)、TS 可以檔拆後順下空切(Diaw 也可配合) 這兩種模式居多。輔以 Duncan 關鍵時刻的低位單打,還有 Diaw 的奇兵。馬刺目前屯的禁區球員都還算夠扛低位防守,當然馬刺禁區球員目前最重要的功用還是在防守,但在籃板及低位進攻能力可以說沒有,當然最好還可以分擔 TD 跟 TS 在檔拆後配合的攻擊模式。因此建議 1. 低位防守、2. 籃板、3. (最好擁有)低位進攻、4.(最好用有)檔拆後中投 的能力(又要求太高了:p)。當然後面兩項還能夠擁有,那真的... 撿到寶了。

而在季外,總計有 Splitter、Manu、Neal、Blair 成為自由球員。Blair 已經不在輪值中,馬刺不會留下他;而 Neal 太過單一功能性(唯有一投),也要希冀升級這個位置的能力;Splitter 與 Manu 都是很熟稔馬刺戰術體系,因此以原班人馬進行微調升級的目標下,Splitter 與 Manu 是一定要留下的,就是看要用多少薪資成功續簽,再來就是其他的季外補強了

而在季外補強上,個人認為馬刺需要:

1. 替補組織控球,可打擋拆、有三分能力,有防守是加分。
2. 有切入(或說自行得分能力)及中投能力(我一直認為馬刺在中距離這塊區域的進攻太單調,沒切入也沒中投,只能靠 Parker),最好帶三分的鋒衛球員。
3. 低位防守者,有籃板能力,進攻可以打擋拆。

或許簡言之,按照位置來區分,就是需要補進提升板凳的控球、兩翼球員、禁區球員

個人本來希望的補強是,補進替補純一號控球、二/三號搖擺人球員、三/四號雙能鋒球員來把這三個位置補起來。以替補角色而言,當然都希望可以有兼打兩個位置的多功能特性。

可打擋拆的純一號替補控球可以補上 Parker 的替補,把 Manu 擠回去多主打他的二號位;二/三號搖擺人則是加強打小球(一大四小)的本錢,因為之前在 Leonard 打四號時,三號位得常見 Manu/Green 來撐,身高跟體型比較有點劣勢;希望能有三/四號雙能鋒則也是為了提高小球陣容的高度,畢竟現在主流為一大四小陣容,速度籃球已經是趨勢了。

 


 

而來看看自由球員市場開始接洽後,這 7/1 ~ 7/10 馬刺在 FA 市場的謠傳有:(當然消息外露的通常交易都宣告終止,但還是有部分的可信度,可以以管窺豹。)

7/1 馬刺對 Neal、Splitter 提出 QO    
  傳馬刺對 Monta Ellis 有興趣。 1/2號 去小牛 25~30M/3y
  傳馬刺對 Greg Oden 有興趣 5號    
  傳馬刺對 Andre Kirilenko 有興趣。 3/4號 去籃網 3.1M/1y
7/2 傳拓荒者對 Neal 提出報價。      
  傳馬刺對 Zaza Pachulia 有興趣。 5號 去公鹿 16M/3y
  傳馬刺對 John Lucas III 有興趣 1號    
  傳 Splitter/Diaw 可能進行交易換來 Gortat。 5號 未交易  
7/3 試訓中鋒 Vitor Faverani。 5號 與母隊仍有約
  傳馬刺對 Matt Barnes 有興趣。 3號 留快艇 12M/3y
  傳馬刺對 Billups 有興趣。 1號 去活塞 5M/2y
  傳馬刺對 Korver 有興趣。 2/3號 留老鷹 24M/4y
  與 Splitter 完成續約協議。 4/5號   36M/4y
7/4 與 Manu 完成續約協議。 1/2號   14M/2y
  傳馬刺對 K-Mart 有興趣。 4/5號    
  傳馬刺對 D-Wright 有興趣。 2/3號 拓荒者 6M/2y
  傳馬刺對 Antawn Jamison 有興趣 3/4號    
7/5 與 FA Marco Belinelli 簽約協議。 1/2號   6M/2y
  傳馬刺對 Anthony Morrow 有興趣。 2號 去鵜鶘 ?/2y
7/6 傳馬刺對 Darren Collison 有興趣。 1號 去快艇 3.9M/2y
7/7 與 FA Jeff Pendergraph 簽約協議。 4/5號   4M/2y

(傳出有拓荒者/老鷹對 Splitter 有興趣提出報價,可能均薪在一年一千萬,以三年 2500 萬為底線。)

可以發現馬刺主要鎖定且接觸的對象,都是控球、兩翼球員、禁區球員。

而以原班人馬微調升級的目標下,續簽 Splitter 與 Manu 是沒有多大的問題,然而就是金額多寡問題。再來則是陣容的微幅升級,能否充分運用薪資空間與條件,則是對馬刺球團的考驗。

 


 

一)續簽 Splitter 四年 3600 萬 評價:B+

Tiago Splitter  

Splitter 的四年 3600 萬,個人認為價碼偏高,但不到離譜,畢竟現在長人是稀有財,而 Splitter 又是當打之年,他可以幫扛低位防守,分擔了 Duncan 的防守壓力,又是擋拆後順下空手切的高手,是馬刺擋拆進攻戰術中的一個主要方式,要重新尋找並擁有對現在馬刺戰術熟練度的中鋒並不好找,年薪 900 萬也不一定找得到。或許有人會認為拿 900 萬簽個平均 10 分、6 籃板又在總冠軍戰消失的中鋒感覺吃虧了,但那是因為在馬刺體系中 Splitter 每場只打不到 25 分鐘,若以加權 36 分鐘的場均數字,方當 28 歲盛年的 Splitter 場均為 15.1 分、9.3 籃板、2.3 助攻,在預期他新球季上場時間會提高的情況下,均薪 900 萬並不是太過份的數字。

如果跟同樣薪水落在 800 萬到 1100 萬的球員做比較,Splitter 可能只落後給 Duncan 而已,拿去年同樣簽到一筆大合同的 Asik 相比,Tiago 的籃板可能較差,但得分、助攻、抄截都優於 Asik,若以平均 36 分鐘而言,他的籃板也勝過 David West、Paul Millsap 等人,有人會認為他的成績奠基於馬刺體系,但或許他也是最適合馬刺體系的中鋒了。而除了進攻及籃板外,Splitter 的價值在於他的低位防守可以保護 Duncan,當 Splitter 在場上,每一百次回合馬刺失分減少 6 分,對手命中率降了 2.1%;Splitter-Duncan-Leonard-Green-Parker 的陣容也是馬刺失分最少(防守最好)的陣容,R.C. Bufford 認為 Splitter 對馬刺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傳球、擋拆與低位防守。他還需要練出低位進攻,希望如同他去年練出罰球一樣,畢竟馬刺可能未來的主要假想對手仍是雷霆與熱火,在面對更小更快速的陣型,如果他的擋拆後順下空切會被破壞,他能夠擁有低位進攻能力是蠻重要的一點。

(註:今天早上消息指出,馬刺為跟進拓荒者報價)

二)續簽 Manu 兩年 1400 萬 評價:C+

Manu Ginobili  

再來就是 Manu 的合約,兩年合約是可以預期的,不過馬刺的出價是否合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Manu 上季數據跌到場均 23.2 分鐘、 11.8 分、42.5% 命中率,三者皆生涯倒數第二差。而球場上他成為了 Parker 下場後的馬刺實際控球,助攻為 4.6 次(佔馬刺 possession 的 30.6%,聯盟第 27 名,產能值算高),不過 Manu 的退化使得他的切投威脅不若以往,有時似乎太過「唯有一傳」。Manu 的退化我一直認為馬刺需要比照 Duncan,為他尋覓可以保護他的球員:真正的替補控球,以免讓在二號位優異組織能力的他,卻得代越庖俎來扛一號位。但儘管如此,原本預計他每年均薪為 5~600 萬,甚至若比照 Duncan 去年的降薪合約狀況,不過最後開出來兩年 1400 萬的確是有點過高了,因為在他這個年紀的球員通常只會退步不會再進步。但開出這合約的原因,個人預測是在沒買斷 Bonner(400萬)、Mills(110萬)選擇留隊的情況下,馬刺薪資來到約 4200 萬,距離薪資上限(5867.9萬)只有 1600 萬左右的空間,在 Splitter 拿 900 萬的情況下,馬刺算是直接把剩餘的 700 萬都丟在 Manu 身上,可能預期即使開 500 萬而剩的 200 萬對補強進行助益有限,所以全砸在 Manu 身上。

R.C. Bufford 表示 Manu 的 PER 仍居於聯盟前 25%,並認為他難以被取代,最主要應當是他是馬刺除了 Parker 最瞭解進攻戰術的球員,如果貿然讓他離去,那可能得花上許多時間重新練一個組織後衛。然而這個合約我認為是 overpaid 的主因是,不論退化與否,他明年可能上場時間只會有約 20 分鐘左右,而花 700 萬在一個 36 歲只能打 20 分鐘的球員身上?

其實回頭看看去年 Duncan 的續約,均薪 1000 萬算是上一份薪水對折,Manu 也是一樣。但去深究當時背景,其實我當時也認為 Duncan 的薪水有點開高了,因為當時在考量維持原班人馬加上進行 FA 升級,Duncan 的薪水多寡影響補強程度挺大。不過球團對 Duncan 開出的薪水以不影響原班人馬(加上不碰觸豪華稅)為主,而進行 FA 升級補強則並沒有很積極,當然也不能說馬刺球團錯誤,只是球團的哲學比較穩健(或許被 RJ 交易嚇到?),加上去年也是打入西冠,去年的季外補強也是動作很小。而今年 Manu 及 Splitter 的續約或許也是朝如此方向,在 Splitter 合約確定後,算是開給 Manu 一份過高的合約價碼。雖然 Duncan 今年表現是創下這幾年的顛峰,但當時開在 36 歲的老將均薪 1000 萬的確有點尊敬價(當然也值得,加上過去好幾次 Duncan 的自願少薪);馬刺今年開給 35 歲 Manu 的合約也是如此,尊敬價碼居多,不過要希望他如同 Duncan 一樣回春?那真的希望不大。而在 Manu 的合約確定後,只剩下中產合約(MLE)可以使用的球團,目標就只能微幅升級補強了。當然根據 Grantland 的 Zach Lowe 的看法,他認為馬刺應當是已經有兩到三個口袋名單人選可用中產合約簽下,所以才直接選擇把 1600 萬用在 Splitter / Manu 身上。

相較於之後自由球員市場的最後合約報價,Splitter / Manu 真的都有點溢價,當然考量到趕快把兩人簽下,以免佔住薪資空間,影響之後的陣容補強;不過或許馬刺認為早點搶市,以免最後因為市場哄抬,Splitter / Manu 會提出太高的合約報價,想說早點簽約了事。但後見之明,會發現今年的 FA 價碼真的都挺便宜的,真的有點意想不到,而雖然知道馬刺不會追求如 Iggy、Jefferson、Evans、Millsap、Josh 等球員,但看到這些大物最後僅僅拿如此薪水,的確會讓人有點扼腕。

不過既然馬刺已經花下一年 1600 萬來穩固原本的主力陣容了,那麼在替補的微幅升級(替補控球、鋒衛球員、禁區球員)上做了哪些舉動呢?

只有中產及老將底薪的情況下,馬刺先把中產拆開兩份,選擇補了可以一、二號雙挑的 Marco Belinelli,還有可以兼打四、五號的 Jeff Pendergraph。與我預期的有點落差,等於三號位可能到時得拉二號及四號球員來硬頂。

不過木已成舟,來看看這兩個交易的球員球風。

三)簽下 Belinelli 兩年 600 萬 評價:A

Marco Belinelli  

27 歲的 Marco Belinelli,2007 年以首輪第 18 順位進入 NBA,當時的模版就是 Ginobili,是個 6 呎 5 吋 195 磅的二號球員,也擁有組織能力、三分投射能力,能夠切入,在中距離這塊的中投也不錯,Bufford 表示 Belinelli 在公牛體系並沒那麼合適,來到馬刺他會擁有更多機會。雖然不是純控球,身材也不能頂三號位,但勉強有符合替補控球、鋒衛球員的條件,可以說是拿 Belinelli 來頂這兩個位置了。當然好處是他的合約價碼很便宜,兩年 600 萬,騎士還對他提出兩年 1200 萬的合約報價呢。因此這樣的升級,從 Neal 升級到 Belinelli,看起來就划算許多。不過問題仍是他畢竟不是純粹一號位,打法跟年輕 Manu 有點像,他能否保護 Manu 讓 Manu 退回二號位?還是 Pop 仍是在 TP 下場時由 Manu 主控?但先發下場後,由 Manu + Marco 的組合,似乎比 Manu + Neal 來得讓人放心多了。另一個問題是 Marco 的體型太過單薄,沒法真的完全吃住三號位的防守強度(當然 Neal 更差),三號位替補可能會更常見到 Manu/Green 來做支援了。

剛出道的 Belinelli 因為本身的速度及對 NBA 強度的適應,他的防守是其弱項,但在經歷過公牛的歷練,防守也已經有了不錯的表現(也有可能是受益於公牛防守體系)。不過比較需要擔憂的,是 Marco 上季的底角三分球只有 27.1% 的命中率(投 48 中 13),這是馬刺戰術體系中蠻重要的投籃位置,不過回到 Belinelli 的整個生涯表現,扣除掉去年他其實在底角三分線擁有 40.3% 的命中率,應該不必太過擔心。他最大的優勢仍是他比起 Neal 是更佳的進攻組織者,可以讓馬刺在 Parker / Manu 外擁有第三個組織球員,可以打一至三號位置的他,讓馬刺的陣容有更多的彈性。

四)簽下 Pendergraph 兩年 400 萬 評價:B-

Jeff Pendergraph  

而簽約 Jeff Pendergraph 這球員也蠻神奇的,前溜馬球員的他,相信是季外新到來教練 Jim Boylen (11-13 擔任溜馬教練團)所推薦,不過 Bufford 也表示馬刺在當年選秀就開始有注意他了。Pendergraph 身高 6 呎 9 吋 (7呎 1 吋的臂展),240 磅,蠻標準的四號球員身材,才 26 歲,是 2009 年第二輪第一順位被選上,不過生涯前四年飽受傷勢所苦,四年只打了 96 場比賽,去年在溜馬打了 37 場,交出 3.9 分、2.8 籃板的成績。他的球風硬朗,防守積極且鬥志佳,扛低位球員不成問題,甚至也可以拉上去守比較大號的小前鋒;進攻上則是可以擔任單擋球員,進攻手段主要為中距離跳投(去年 15-19 呎這區域跳投的命中率為 41.2%),低位能力欠缺。這剛好符合馬刺在禁區球員中的「防守、籃板、擋拆後中投」的要求。他的籃板率去年是 15.6%、真實投籃命中率為 53%、防守效率值為 99,或許他在之前只是沒有上場時間證明自己,去年他上場超過 20 分鐘的七場比賽,交出場均 10 分、6 籃板、阻攻抄截各 1 次的成績,而去年 Splitter 在 25 分鐘的時間差不多也是 10 分、6 籃板的數據成績。

當然馬刺花這兩年 400 萬主要是做 Blair 的升級以及禁區輪替球員的實用度補強,對 Pendergraph 有太多期待也是不切實際,他的擋拆後中投到底可以派上多少用場,也不必太奢求可以真的成為馬刺進攻戰術的一環。

但 Belinelli 與 Pendergraph 的年紀與薪水,合計用一個中產來完成這兩位球員的補強,我認為是讓馬刺在季外補強最讓人驚豔的部分。

 


 

而來看看馬刺去年的輪替陣容及上場時間(粗估、不精確):

Parker 35 Manu 25(+5) Joseph 10(-5)
Green 30 Neal 20    
Leonard 35        
Duncan 30(+5) Diaw 20    
Splitter 25 Bonner 10(-5)    

輪值外:De Colo、Mills、T-Mac、Baynes、Blair
(註:關鍵時刻 Manu 及 Duncan 的平均上場時間會些幅上升)

前場兩個位置的 96 分鐘時間主要由由禁區四個球員加上 Leonard 來分配,而在季後賽等應戰時間,Duncan 與 Leonard 甚至會把其餘三個禁區輪替的時間給吃光掉,這兩位沈默的巨人是馬刺目前禁區最可靠的兩人。

主要控球責任雖然是 Parker 與 Manu 負責,但在控衛上的時間,在季後賽 Joseph 以防守確立 Pop 對他的信心後,主要由 Parker 與 Jospeh 輪替。

而剩下的鋒衛時間 96 分鐘,由 Manu / Green / Neal 以及三、四號雙能鋒 Leonard 來吃掉。

那麼在微幅升級後的馬刺,輪替時間該怎麼安排呢?

先是希望將 Manu 的上場時間降到 20 分鐘,而Neal 離開後,預計也多出個 20 分鐘的時間,而 Belinelli 主要就是吃掉 Neal 的時間,Marco 可以做的事情很多,雖然防守上只能對位 ½ 號,守三號挺吃力的。我本來預期會在替補控衛這個點上上找到可以吃掉 Manu 5 分鐘 + Joseph 10 分鐘的老後衛(個人屬意 Billups),但看來這個替補控球時間目前得讓 Joseph 及一干控衛海來瓜分了。

而 Pendergraph 則是目標吃 10 分鐘的禁區輪替時間,主要是吃掉 Bonner 的時間,當然也可能會分掉 Diaw 的一些時間,這個球員的樣本數還太少,還有很多需要證明自己的地方,可能得看開季後的磨合狀況才可以瞭解。馬刺主打一大四小,其實比較需要三四號位置雙挑的球員。

在 Marco 與 Pendergraph 守三號都有問題的情況下,目前馬刺應當還是 Leonard 多吃點上場時間,並主扛對方三號先發,Green 也可支援,對方等級較差的替補小前鋒可以由 Manu/Marco 來守,如果有重量級的大號小前鋒還有 Diaw 可以支援。

因此新球季陣容及輪替估計會變為(粗估、不精確):

Parker 35 Manu 20 Joseph 10
Green 30 Belinelli 20 ?? 5
Leonard 35        
Duncan 30(+5) Diaw 15    
Splitter 30 Bonner+Pendergraph 10(-5)    

整體而言,馬刺目前都以兩年續約為主,沒意外將是三巨頭時代的最後兩年,兩年後 Duncan 與 Manu 退休的可能性都很高,不過如果順利屆時才 29 歲的 Marco 能否接續起 Manu 的棒子呢?而 2015 年的 FA 大物,主要都集中在禁區,屆時看來也是很有趣的一年:Pendergraph 可能還是沒法補上主要輪替,所以四號位上以及籃板原則上仍是需要 Leonard 協助,Splitter 應該上場時間會比去年增加,希望他可以練起來低位了。

2015 年的 FA 大物:B. Lopez, M. Gasol, R. Hibert, K. Love, AGG, P. Milsap

 

季末補強總評:B

總評我會給馬刺 B 的水準,只能說中規中矩,留下原班人馬核心球員,升級雙能衛與禁區替補深度。當然在今年 FA 中出現了如 Iggy、Evans、Jefferson 等可以成為建隊核心的一級球員,但看來馬刺球團並沒有打算追逐他們,仍打算以現有核心衝擊冠軍,他們過去幾年都是如此,過激烈的主力核心變動不大可能在馬刺身上看到,或許是在 RJ 的交易中吃過苦頭,也或許可以看看 2011 年奪冠後小牛、或去年雷霆季外交易掉 James Harden(當然還有薪資考量)他們隔年的結果,而過去幾年完成連霸的湖人及熱火,都是以完整核心持續來年,馬刺只不過差了 5.2 秒?

雖然在三、四號雙能鋒位置球員的補強失利,只能說馬刺有動作(追求 Kirilenko)但沒成效,不論是灰狼拒絕先簽後換,或是馬刺錯估本身薪資空間、沒能拉妥第三隊完成交易,還有殺出籃網的老闆人情攻勢,但可以想見馬刺認為找尋 Leonard 的替補雙能鋒是很重要。目前保持 14 人左右的名單,這樣也保持陣容彈性,也可以且戰且走,隨著季中的球隊狀況,仍可以靠著打包後衛海或老將底薪來進行小修小補了。

展望來季,期待 Parker 保持顛峰,Leonard 的進步與 Belinelli 的加入可以抵過 Duncan / Manu 的退化,馬刺仍有機會一搏。Go SPURS Go!!

 


 

從五月季後賽開始,寫的文章都比較偏向馬刺現狀的文章,接下來要開始撥空繼續寫隊史系列了。有時候討論當下球隊狀況的文章,其實各種意見及不定性都較高,畢竟有時候需要事過境遷幾年後回來看當下的比賽及系列,才會比較釋懷。

預測及分析文章也比較難寫得好,畢竟以馬刺球團的經營方式,可以得到的資訊及內幕算少了。努力 82-83 球季的馬刺隊史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